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

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加油!

</黃璨珣復健治療顧問>
   常常被家長問到幾個看似簡單卻是十分令人困擾的問題,例如:
  ‧孩子在學校可以自己吃飯,回家卻要人餵;在學校可以吃ㄧ般
    食物,回家就只肯用奶瓶喝奶。
  ‧明明可以坐在無靠背的椅子做桌面操作的活動,偏偏在保母家
    坐下就一直往後倒。
  ‧在學校中可以整天戴著眼鏡,在家則不斷的扯下眼鏡並隨意丟
    擲。
  ‧有許多孩子出現許多自我刺激的行為(咬手指、搓手、磨牙、
    玩舌頭…),制止或讓他忙碌就可減少,但出現量卻不斷的增
    加。
發現這些問題的家長應屬可喜可賀的了,因為願意發現、面對問題,就有機會解決並改善!但是卻仍有不少家長仍被孩子「矇蔽」在其中,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為也而非不能也呢!

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?
行為,指的是一種對外在或內在環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反應,常與環境的關連極其密切。每個個體的神經系統狀況不同,所產生的原始反應就會有其差異。再加上環境(包括人、事、物)的不同,所得到的回饋不同,因而引發不同的行為發展。
孩子的發展是由生活經驗中累積而來的,當神經系統有特殊狀況,則易產生與大多數人不大相同的反應,經年累月累積下來,便成為各種特殊行為。例如:孩子因為中樞神經系統較不成熟,所以口腔的吸吮原始反射還是十分強勢,所有物品一接近嘴巴就呈現出吸吮的反射動作,也因此以奶瓶餵食就較容易且有成就感。但是為了提升口腔的功能與滿足營養的需求,必須藉由不同質地食物的經驗、咀嚼的訓練與各種食物的攝取來提升能力與能量。於是孩子會因應他的原始氣質(主動或被動)以及周圍環境對他的要求(嚴格或鬆散,鼓勵或禁止)而做自己行為模式的選擇。一個被動而不願改變或嘗試新經驗的孩子,如果照顧者爲了方便,順應孩子的選擇而使用奶瓶,那麼奶瓶就十分難戒掉,營養就不充足且口腔肌肉狀況不佳,當然發育就較差,而且語言發展容易也出現遲緩與困難!所以大人短暫的方便,常是造成阻礙孩子發展的大石頭,也相對成為教養者將來的大不便。
我們都希望孩子的行為累積是一種良好行為發展,而不是一個問題行為。所以,孩子身邊所有的人都應該是重要的環境因素,對孩子的要求與協助都應盡量恰到好處,如此孩子的發展將會是最恰當!
除了老師,真正影響孩子最多的絕對是家長!而且必須注意的是:小時後的小問題會因為隨著歲月的增長而累積演變成為大問題!除此,還有個無法忽視的重點:教養者的準則不同是造成行為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所以只有老師或單一家長的努力或堅持是吃力且無效的,建議家長為孩子填一填下面的簡單表格,可以協助家長審視孩子行為問題的癥結所在,本文並未將行為矯治的細則放入,只是要先協助教養者找出基本現況與初步的解決方向。

<
審視表格>
請依照孩子所處時間的長度順序填寫。例如: 
 
時間長度
地點環境
相處的大人
行為
 1
12小時
家裡
媽媽/姊姊/爸爸
稍強硬的語氣即可要求個案
爸爸一回來就全賴在爸爸身上
 2
6小時
學校
老師/同學
情緒穩定
基本生活自理只需口頭提示
 3
3小時
祖父母家
祖母/姑姑/祖父
耍賴無法配合指令
吃飯如廁皆須大人強制並肢體協助

空白表格 
 
時間長度
地點環境
相處的大人
行為
 1
 
 
 
 
 2
 
 
 
 
 3
 
 
 
 
孩子的行為表現,絕對有我們需負責的部份,也絕對有我們幫得上忙的部地方!讓我們一起努力,共同來審視我們給孩子的環境(人、事、物),趁早將孩子的行為培養成良好習慣,越早開始就越輕鬆,無論孩子幾歲,今天開始絕對比明天來得早,當然效果就來得好!加油囉!

註:黃璨珣老師,專業又有愛心、熱情有勁又迷人!常說自己是過動兒、靜不下來,隨時都在想新點子。黃老師自822月加入瑞復,確立了職能治療師在機構專業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,建立機構與家庭雙贏的運作模式,目前是我們復健治療顧問。黃老師亦極力提攜後進,協助大台南地區各機構延攬合適之復健專業人員。常戲稱璨珣老師為「武林盟主」,因為她可是實務界最重要的人物唷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